close

今天Chen老師的老爸,也就是師公傳了一個天下雜誌的連結

題目是在美國工作,英文到底要多好才夠?

讓我感受很深,因為在美國的六年中,我也經歷的作者所說

融入文化,比起托福/GRE考高分重要的歷程

英文怎樣才是好??

所有的考試分數,對你的英文評比,其實算是一個方面

證照是用來證明你有一定的能力

反而,要在當地生存,你還要有過人的意志力和韌性

這也是為什麼在美國及世界各地有 "中國城、小東京"等

在台灣,大部分的外國人,也還是跟自己有相同語言或是

背景的人交流的原因。

人類,是需要往來,才能進步的生物。

如果你要把英文"考"好,你可以埋頭苦讀

但如果你要融入環境,你就需要多走出象牙塔,去與人溝通

舉最後一個例子,這句話你如果懂這個美國人在說甚麼

你其實就很美語生活化,但它只不過是一句台灣國中生都懂得句子

"Saturday Night Life was so funny last week."

請問,他在說甚麼呢?

 

給你個影片,你就知道,Saturday Night Life (簡稱SNL)

是美國最夯的脫口秀,能主持這個show的人

一定是當週或當月在美國最紅的名人。(有最近很紅的泰勒絲喔)


 

(以下文章轉載自台灣工程師的矽谷故事)

在美國工作,最多人問的就是英文能力這件事情,我也收到不少來信希望我能夠稍微討論一下這個議題,到底台灣人的英文好不好?夠不夠用?如果不夠的話,要怎麼加強呢?

其實語言與學習分四個部分,聽說讀寫,每個人的學習方式都不一樣,拿我來說吧,我是用聽與寫來學習的人,不管是語言或是其他學科,用聽的我可以很快的抓到其中要傳達的訊息,用寫的,我可以全面地整理我的思緒,然後通常我的讀者也看得懂我想表達的東西,但是讀與說對我來說,就沒有那麼直觀。相反地,我老婆則是用讀與說來學習的人,他讀書超快,一邊工作,一邊忙比賽,還可以一邊念個 Full Time 的美國 MBA,凡是學到的東西,他口頭跟我說過一遍以後,就變成他自己的東西,但同樣的,聽與寫對他來說,就比其他兩項慢非常多了。

現在我們回頭看看台灣英文教育的設計方式,非常注重閱讀,聽說跟寫的著墨卻不大,如此一來,如果台灣人口有 50% 跟我一樣,另外 50% 跟我老婆一樣,這表示只有 50% 的人可以在台灣的英文教育下成功,其他 50% 的人注定英文不好 @@。

但這 50% 成功的人,卻也還不會聽說寫啊!等這些 50% 的人某天決定用力投資在聽說寫上面,好不努力地撐過來了,成為英文達人了,你認為剩下的還有多少 % ?

這就是為什麼所有人都在說要營造語言環境,只要聽說讀寫都有刺激,學語言的人很容易就能夠找到自己的切入點。

好了,那麼在美國工作,到底英文要多好才夠?答案有兩個,如果你的目的只是要『工作』,社交與朋友還都是喜歡跟台灣人或是中國人在一起的話,只要你的高中英文所載內容的聽說讀寫都沒有問題,再加上你專業上的英文可以處理,其實也就夠了,反之,如果你希望打進美國的主流文化,在思考與職場的表現上能夠更美國,更上一層的話,英文多好都是不夠的,因為重點不是英文!


我只要工作就夠了

其實美國人每天的單字不就那幾千個,如果你到高中畢業前有好好把英文作業都寫完,其實字彙量也就夠了,剩下的就遇到後再查就好了。如果你不放心,一定要學會商用英文,把多益的教材弄熟絕對就已經綽綽有餘了,千萬不要去補什麼托福或是GRE,你如果用那些字跟美國人說話,他們當下會覺得你不知道是哪裡來的古人!尤其是 GRE 裡面全是學術用字,不要說外國人了,一般美國人自己也沒有認識多少個,你用那些字去溝通,聽起來就像是用四書五經裡面的用語跟現代台灣人講話一樣,人家只會把你當瘋子。

但是,所謂熟悉高中英文,不是要你只會讀,你聽說寫也要達到你讀的標準才行,聽說讀寫,缺一不可。當然,附加價值越高的工作,對語言的要求也就愈多,如果你想當 CEO ,完美無瑕的英文溝通能力就會變得相當重要,到那時,其實 CNN 跟 Times 的英文也就夠了,不會需要莎士比亞。(對 CEO 來說,除了語言溝通能力以外,更重要的是下列討論到文化的部份)

要加強聽與說的能力,沒有理論,只有以戰養戰打下來的實戰溝通能力,我個人喜歡用下列幾個方法:

  • 去跟老外混。最直接!如果你還在學校的話,去跟交換學生打成一片吧!我的英文有 80% 是用這種方式學來的。
  • 吐司大師(toastmaster)。不僅可以練習英文的寫作與口語表達,還可以訓練正式的演講與口條。
  • 去全英語環境工作,比如說在台灣的外商(只是在台灣說全英文會讓人家覺得很假掰就是了 XD)
  • 把字幕檔著看 HBO

再來討論一下完全沒有用的方法:

  • 補習班:語言即人生,人生不是考試,沒有補習班。
  • 埋頭背單字:把跟別人互動後學到的單字或片語記起來是有意義的,但是光捧著單字書,搖頭晃腦的死背可是一點效果也沒有的。



我要在這個文化中踢屁股(kick ass)!

要在美國踢屁股(kick ass),所向無敵,就算你十四行詩能夠倒著背也完全沒有用!因為那不是重點。

重點是要能夠融入文化,這一點也沒有速成的空間。

我一位 12 歲就移民過來美國的科技新貴朋友這樣跟我說:
『為了孩子以後的職場發展,我一定會讓他們在成長的過程中,85% 以上的時間待在美國。我會讓他國中花個 1-2 年回台灣學中文,但是我希望他在一個文化下的記憶與成長經驗能夠足夠深刻。簡單的說,我不會讓他懷疑他是個美國人。』

要能夠在某個文化下昂首跨步地走在別人前面,對該文化的了解一定要有深刻的認知。我換個方式說吧,你認為多少個精通中文的外國人看得懂『那些年』?會跟在台灣土生土長,甚至跟九把刀年紀相仿的我們一樣的感動,一樣懂得電影所呈現時代下的細節?在討論該片的時候,這些精通中文的外國人能插上話,參與討論的機率多高?

『那些年』當然只是個簡單的例子,每天辦公室的生活中,這種可以拿來增進夥伴情誼(bonding)的閒聊(small talk)多不勝數,大致可以分為下列幾項:

  • 共同的記憶:歌手,電視劇,電影,求學經歷,家庭經歷等
  • 共同的興趣:車(美國人可愛車了),啤酒,葡萄酒,攀岩,滑雪,衝浪,露營
  • 當代美國歷史事件與議題:必須要有自己的見解與想法


除了你的專業與團隊對你的信心以外,這些不經意的交流,決定了你在團隊中能不能打入核心,決定了當機會來時,主管會不會來敲你的門。

身為外國人的我們,除了專業與團隊的信心以外,你不得不惡補上面這幾項,好佳在這些也都是可以惡補成功的。

  • 共同的記憶:這些比較難,但是只要你很有信心地分享台灣的種種,也願意討論美國的現象,大部分美國人的接受度都是很高的,但前提是你必須要用一種毫無恥感的態度來分享才行,你必須要自己先相信你分享的資訊是有意義的。
  • 共同的興趣:興趣是需要培養的,培養的過程中多交一點朋友吧!這同時也在提醒我們,不要一直工作,生活也要精彩才行。
  • 當代美國歷史事件與議題:定定 Time 雜誌吧(美國訂一年才台幣 900 元),裡面有非常多以美國為觀點的討論與時事。
(當然,工作還是要做好)


學成立刻歸國,其實是個很糟的策略

直到目前為止,我都還認為我根本還沒有進到當地文化的核心,雖然每天上下班跟當地人接觸共事至少 8 小時,持續長達兩年多的時間,對當地人的思維與工作方式多少有點觀察,但是在預測當地人對事物的反應上,還是非常有限。
 
不要小看『預測』這件事情,在工作的表現上,如果你沒有辦法精準地預測老闆,同事,客戶對你工作成績的反應,你絕對沒有辦法在該工作上成功。
 
預測文化的能力跟經驗有關,這些經驗,就完全仰賴於你在該文化下跟當地人一起遭遇事情的多寡,這些事情不是天天發生,所以你必須要待久一點。
 
一般而言,五年當地生活經驗大概可以讓你把該文化的邏輯抓個大概,協助你預測該文化人對事物的反應。反推回來,一年的國際經驗根本連過水都還不算,才剛剛習慣該文化生活,你就準備回去了,兩年的碩士經驗只能讓你交到還相識不深的當地朋友,來不及學習上面 kick ass 段落討論到的那些東西,三年… 四年… 到了五年的時候,你大概可以建立起些當地深刻的交友圈,腦中有足夠的資料對該文化的反應進行預測。
 
這裡談的五年絕對不是每天跟台灣人或是其他漢人出去郊遊,打麻將,喝珍珠奶茶… 等等這種活動,這樣跟你打包萬分之一的台灣出來生活是一模一樣的,如果你要這樣,何必花費高額的成本出來留學呢?留學除了需要資源以外,還需要留學的認知與決心,你必須要在這五年中奉行 kick ass 段落所討論到的東西。
 
學英文簡單,學文化卻是很困難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hen's英語教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